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2

发布时间: 2017/4/5 16:18:17

  

信息来源:  管理员

 

阅读:1681 次

二年级备课组活动

活动背景:分米和毫米”这节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看似简单,但怎样让孩子真正体会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是关键,为此二年级备课组教师集中研讨,力求将本节课上的更踏实,让学生更易接受。

活动时间201745

活动地点:二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主题:研讨《认识分米和毫米

参加人员:二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照片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nitpintu_副本a.jpg

研讨过程:

左老师谈例1教学,先出示文具盒的直观图,让学生看图说说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并结合学生的交流直接说明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接着引导学生具体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明确分米和厘米的关系。让学生根据10厘米是1分米的认识,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 ,并用手指比划出长度,互相说说1分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然后让学生“在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想一想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交流,得出“1分米=10厘米”的结论。

陈老师谈例2教学: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当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并产生认知冲突时,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引起人士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动机。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厚度是几小格,同时向学生说明: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然后提出问题: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可以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引导学生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并在数的过程中感受1毫米是很小的单位。

杜老师谈难点突破:教学中通过量不到1厘米厚的数学书来引出长度单位“毫米”,使学生体会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体验学习的价值,产生学习的需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通过量一量5角硬币、银行卡、10张数学纸的厚度,以及摸一摸5角硬币,笔画1毫米的活动,拉动学生的思维,形成毫米的概念。另外,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多样、生动、形象、趣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1、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 能灵活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数学书我们每天都在用,你知道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吗?(边说边指长、宽)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数学书的厚度1厘米都不到,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呢?

2出示课件,小结:1厘米都不到,看来不能用厘米做单位了,用什么呢?(小朋友说“毫米”)是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

认识毫米

1指:1mm有多长呢?想一想,哪里可以找到1毫米?

结合学生的发言,通过课件演示,小结:是啊,尺上有很多小格,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课件在不同小格闪红线)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指一指,同桌互相指一指。都找到1毫米了吗?

2找:小朋友真棒!在自己的尺上找到了1毫米,那我们桌上还有这么多材料,你能不能也找到1毫米呢?请你来找一找,用尺子量一量。(板书:指、找、量)

学生交流、展示、验证、体验,感受1毫米:

例:学生说磁卡的厚度是1mm,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mm。

3过渡:小朋友真厉害,找到这么多1mm!不过,老师还要继续考考你,你记住了1mm了吗?请把手放平,请你用手指很快比划出1毫米,比划得准不准呢?请用找到的1毫米的物体比一比。(板书:比)

请你跟着老师做一做,捏磁卡,抽磁卡,捏硬币,抽硬币……现在你记住1毫米有多长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好,我们直接比划出来,同桌量一量。

4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知道1毫米有多长,还把1毫米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1毫米的呢?(手指板书,回顾方法)

5认识几毫米。

现在再来看数学书的厚度,你知道是多少了吗?(课件呈现放大图)追问:你怎么知道是6毫米的呢?

学生资源:

1格1格地数 (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

5格加1格(找适当的机会介绍5毫米线);

1厘米减4毫米。(小朋友知道1厘米是10毫米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先在屏幕上一起数。用10毫米减去4毫米就是6毫米了。)

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从0开始,1毫米、2毫米……10毫米,是不是1厘米呢? (板书:1厘米=10毫米)

过渡:1毫米1毫米地数,数满10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数满10厘米就是多少呢?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1分米。 板书:分米(dm)

认识分米

1问:1分米有多长呢?你能记住这个长度吗?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记住1分米呢?或者你还能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记住1分米,让我们比一比谁能记住1分米,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巧。请拿出活动单,开始吧!

活动单:我能在尺上指出1分米。

                    我能在纸上画出1分米。

                    我能在身边找到1分米。

                    我能用手指比划1分米。

                    我还能                   1分米。

2学生活动。

3交流反馈。

             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请举手!有的小朋友划得准,有的小朋友划得不准。没关系,我们再用边长1分米物品感受一下。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些边长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学生介绍3~4个,每介绍一个,追问:是不是啊?你们量过吗?来我们一起用它来感受1分米。

             刚才你们还画出了1分米,请小朋友同桌两个量一量,画得对不对呢?不对的请改正。好,现在请你看好你画的1分米线段,闭上眼睛记一记,1分米的长度。好,我们再来比划出1分米,同桌用尺子量一量,这次是不是很接近了。

             1分米已经牢牢地印在你的脑子里了。下面老师就要加大一点难度了。老师这里藏了不少边长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请你静静地观察,谁先找到就送给你。(学生说出第1个,老师验证;第二个学生自己验证,找对肯定,找错说建议。)

             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有了这个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宽、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用手势告诉我,谁估得准呢?拿出练习纸,先填一填刚才估的数据,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学生量,交流。

4我们的课桌的高大约有7分米,那么和1米比怎么样呢?这把尺是1米吗?数一数1米里有几个1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巩固练习

1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的?

2. 两幅视觉图中的线段,先估再量,有什么感觉?

完善结构、凸显结构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呈现学生资源,动态呈现长度单位的阶梯图。追问: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哪些知识也有这样的关系的?(个、十、百和元、角、分)

3小结:原来长度单位、计数单位、人民币单位中都有这样的十进制,以后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会有这样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