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备课组活动
活动背景:在此节课之前,学生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都是要列竖式计算,本节课开始要求学生口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活动时间:2017年4月12日
活动地点:二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主题:研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参加人员:二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照片:
研讨过程:
陈老师谈例1教学:
例1创设了三个小朋友跳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中呈现先的条件提出两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通过这两个问题分别教学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口算。教材先引导学生学习不进位加的口算,在学习进位加的口算,再学习进位加的口算,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算法,学会口算。教学不进位加口算时,教材呈现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算法:一是将两个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再把两部分合起来;二是用第一个加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杜老师谈练习的教学:
“想想做做”紧紧围绕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计算、比较、估计等具体的活动中,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很快确定进位加法中十位上数的技巧,逐步形成必要的口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其中第1题以题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口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第2题也以题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沟通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联系,深化对口算方法的认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第3题是在上面两题的基础上安排的,要求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先判断和是几十多,再进行口算。
左老师谈教学突破: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间,并鼓励学会说呢个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同的口算方法,同时注意通过学生通过比较来优化算法。学生活动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口算情况,随机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掌握口算方法,正确的进行口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不同算法的联系,整合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在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感受探究口算方法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1.口算:
15+4 8+9 20+3 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明确问题:“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28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样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交流中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