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基于文体意识阅读教学主题活动
备课主题:基于文体意识阅读教学主题活动
活动方案:1、上课 2、说课 3、评课
活动记录:
今天有幸,我们三年级备课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实小本部举办的主题教研活动。首先由三位老师执教。其中陶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这节课是由实小陶南老师开设的。陶老师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魏老师和许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两位老师针对《天鹅的故事》,在课堂中采用了同一种教学方式:复述课文。本文是一个带有叙事色彩的文章,充溢着感情,语言激荡。这样的文章复述起来有难度。教师从细节着手,帮助孩子整理思路,进而复述课文。
课后,江宁实小的丁雪飞语文特级教师,结合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围绕“文体意识阅读教学”进行深刻而独到的点评。
听课反思:
动物小说教学听课反思 陈贵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这节课是由实小陶南老师开设的。陶老师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一、走进嘎羧
文中的嘎嗦有灵性、重感情,俨然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陶老师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品读、感悟,反复揣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大胆的联想,带领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在学习“重披象鞍”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 “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通过及时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地揣摩:摩挲的动作?为什么久久的?泪光闪闪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及时追问中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表达训练
在课堂当中,陶老师紧扣这篇文章的空白点,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在交流时,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设计语言训练,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把握文章主旨。
《天鹅的故事》听课反思 李贞
本周四在实小听了“基于文体意识阅读教学主题活动”的语文教学研讨,其中,关于《天鹅的故事》这一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教材,要从整体进行思考,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匠心之处。《天鹅的故事》讲的是,一年的春天,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又结了冰。刚飞来的候鸟只好飞走了。但是有一只老天鹅,却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在它的影响下,整群的天鹅齐心协力,终于打开了一个很大的水面。它们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在贝加尔湖生活了下来。
这情境,是一位老猎人斯杰潘亲眼所看到的。而这个非常生动的故事,又是作者在莫斯科亲耳听到老人讲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阅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三个情境:(1)候鸟飞走的情境;(2)老天鹅扑打冰面的情境……(3)斯杰潘老猎人向作者讲述故事的情境。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交代。从第二自然段开始,都是写作者与老猎人的对话。对话部分主要写老猎人讲的话。记叙老猎人的话,采用的是直接的引述。老猎人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他所看到的情境,二是他看到情境后的认识(照应作者提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停顿和提问,提示学生注意课文在这几方面的特点。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上好每一节课。
《天鹅的故事》听课反思 倪良菊
本周四在实小举行的“基于文体意识阅读教学主题活动”的教研活动中,听了三节精彩的基于文体意识的课堂。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两节《天鹅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课文,让孩子走进文本,通过文体特点,发挥文体特征来学习课文。
两位老师针对《天鹅的故事》,在课堂中采用了同一种教学方式:复述课文。本文是一个带有叙事色彩的文章,充溢着感情,语言激荡。这样的文章复述起来有难度。教师从细节着手,帮助孩子整理思路,进而复述课文。
本文篇幅较长,老师抓住故事叙述中有三处重点语句,有两处是对老天鹅舍己破冰场面的描写,一处是对斯杰潘老人目睹这一壮观悲壮情景后反映的描写。这三处语句,词句内涵深刻,采用了指导学生“读——感悟——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此外,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养成习惯,再让学生圈划关键词句帮助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奉献精神,斯杰潘老人为什么后来不开枪。从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感情朗读。读写老天鹅舍己破冰的语句,要读出赞美、敬佩的语气;读写斯杰潘老人后来做出不同选择的语句,要读出他心灵所受到的震撼,内心的感动。在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激情飞扬,不仅体会到了多次撞击,也被惊心动魄的故事场面深深地感动了,更深深地体会到了原来语言是如此地富有魅力!
《天鹅的故事》听课反思 朱昭景
《天鹅的故事》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俄罗斯老猎人斯杰潘在打猎时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天鹅,在人们心目中是那样高贵的动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们团结一致,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它们有着人类一样的灵性,它们的那种精神感动了猎人,使猎人放下了手中的猎枪,从此再也没有动过。
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个场景细节,一是老天鹅的特写镜头,二是天鹅群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本课就是围绕这两处展开的。全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魏老师和许老师用两个课时,给我们呈现了完整的教学。两课时都重点突出,层次十分清晰,听课老师听得明白,学生也易于理解。第一课时重点在于训练学生概括性复述、原文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练习创造性复述和场面描写的训练。
积淀成长,从容应对 徐佩佩
4月19日上午参加实小片的教研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学习了动物类小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感触最大的是陶南老师的课。
陶老师执教的是《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体会嘎唆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陶老师的课扎实、充实、丰实、、真实,课堂上从容应对,她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精选切入口。在执教本课时,陶老师从第一自然段切入,让学生谈谈嘎唆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揭示课题,了解战象的特点。
2、以事件为抓手。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写了嘎唆临死前的哪些事情?再让学生学着用四字词概括各件事情。这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3、用沈石溪的名言贯穿全文的学习。陶老师出示名言让学生朗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灵活地渗透经典诗文。接下来重点学习了“披挂象鞍”和“重回战场”两部分。课中让学生抓住最能体现嘎唆内心情感的句子谈体会,并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充分想象嘎唆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理解事件内容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到嘎唆对辉煌的过去深深的留恋与回味,感悟嘎唆的善良与忠诚的高尚情怀。
4注重学法的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重回战场”部分,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