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教学改革探索研讨

发布时间: 2021/12/7 14:42:32

  

信息来源:  admin

 

阅读:1065 次


活动背景:

  年段美术课堂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并且具有创新能力,

基于学展型课堂,旨在提高劳动技术体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劳动学会劳动,创造劳动

活动时间:2021127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活动主题:学展型课堂——《电池盒》研讨

参加人员孙华 徐泽林 朱梦娟 黎汝佳

活动安排:

时间

内容

班级

授课教师

12.7

电池盒

4)班

张震

活动照片:

 

 C:/Users/Lilyya/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1220094521/output_1.jpgoutput_1

 

教学设计:

单元

教学内容

电池盒

1 课时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方法组装一个电池盒。

2、学生合作讨论、研究电池盒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认知简单的电路示意图,学会用简易符号表示一条电路的不同部分。

4、让学生通过多种材料的制作,激发对木工和电路探究的兴趣。

重难点

认知简单的电路示意图。

教辅手段

多媒体

备教师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我们需要一个“电池盒”。)

2.小组观察,讨论研究。

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2)研究组装。

①把截取好的木板,用细木棒粘木胶粘制成电池盒。

②把黑色、红色接线柱固定在木盒的一端。

③用尖嘴钳把铜丝绕成3个弹簧夹,固定在电池盒两端,其中两根铜丝分别与红、黑接线柱连接。

④用电池与电池盒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草稿纸上。

3.小组合作,安全操作。

分组进行电池盒的制作,教师强调安全、规范操作,同时要关注纪律和卫生问题。

4.小组评价,互动交流。

利用书上的评价表进行小组白评,利用展示交流进行互相评价。

5.活动延伸,强化所学。

(1)挑战:结合“电”的知识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木制品,使它们有的亮起来、有的响起来

·

(2)组织讨论:谈谈各人的想法,使学生对综合材料的运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板书设计

电池盒:电池、导线、灯泡

连接:电路

教后小记









教后反思

张震本课的教学重在合作讨论、研究电池盒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因此需要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在研究组成部分时可以充分探讨,畅舒己见。教学中应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熟悉的过程,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鼓励学生有个性的想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走向探究的高地。

听课反思

徐泽林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孙华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黎汝佳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学展型课堂的教研,总结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的学习 过程应该是协同学习、深度碰撞、内驱推动、差异引领、成果共拥。学展型课堂包含“前置预学”“过程互学”“成果延学”,对应“前置性展示”“过程性展示”“延伸性展示”。学展 型课堂,“以展促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展、以展促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