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合语文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 为“双减”赋能
秋回几番耕耘,待整耒耜从头。金秋十月,在习习秋风、阵阵桂香中,江宁区小学语文的“双减”“双新”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暨优秀教研组展示活动在潭桥小学成功举办。
本次区级语文教研活动着眼于“双减”“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师聚焦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切实践行新课标要求,将课程目标与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有效融合,为落实“双减”赋能,推动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活动分两个会场,江宁区学科带头人徐佩佩、江宁区学科带头人赵清和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王蕾分别执教《四季》、《搭船的鸟》和《圆明园的毁灭》;分会场,潭小骨干教师周帆、吴佩霖分别执教《大自然的声音》和《四季之美》。
徐佩佩老师执教一年级《四季》一课,充分体现了她对低年段的识字、写字、阅读教学的精准理解与把握。徐老师联系文本情境,结合儿童生活经验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学得兴味盎然。为落实“双减”,徐老师还设计了作业练习单整合汉字的识写运用,注重提升儿童识写的效率。
赵清老师执教三年级《搭船的鸟》一课,紧扣单元主题,设计精炼问题,将识字写字与理解文本主旨融合,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20分钟的读读讲讲中,有机渗透了“留心观察”与“仔细观察”的单元语文要素。赵老师精心设计作业单,用搭积木的方式引导学生用上本课生词组词、扩句,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王蕾校长执教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上流淌着浓浓的语文味,浸润着浓厚的爱国之情。整堂课都重视朗读指导,以读激情,以读传情,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拉近儿童与文本的距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读出了情感的变化,有效落实了课后习题。孩子们在王老师的的教学语言的渲染中读得动情,说得动容,在一遍遍的朗读过程中,潭小少年们都读出了心底的责任与担当。
分会场的两节课同样精彩。周帆老师执教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周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的升华。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汹涌澎洴的大海……把这些放在一起来,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用心倾听,细心品味。
吴佩霖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四季之美》一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独特视角下,简洁语言中,蕴藏在静谧之中的动态之美。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美,还感受到了美在哪里,又因何而美,发现了藏在作者优美文字背后的独特韵味。
五节精展示课结束后,曾获得区优秀教研组称号的将军山小学和潭桥小学的教研组长作汇报分享。将小贾慧敏老师介绍了将小特色的“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紧扣新课标,课上着眼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智慧编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课余借助多种媒介,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融入智慧,有效、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接着,潭桥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冯越老师带来了《借教研之力 助学科自信》的主题汇报。汇报从求真的教研活动、向上生长的团队发展和基于儿童的学科育人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潭小语文教研组坚持教研制度化,做求真的教研活动,追求卓越的教师成长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举措。
最后,江宁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高度肯定了本次语文教研活动,并对几节课例中扎实而灵动的识字教学进行了赞扬,强调了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周老师还强调了“读”和“写”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她鼓励课堂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以识促读,以评促读,以问促读,以问引读等,读中见悟。引导学生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读出理解,读出情感。周老师还提出,在“双减”“双新”的背景下,语文老师要思考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做到精简课堂,实现作业当堂完成,从而真正落实“双减”。当然综合以上种种,教师最难做好的是“融合”。在高效的融合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
最后,周老师由衷期望江宁小语老师们能始终把儿童放在心上。教学中致力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好“儿童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