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标,探索新课堂

发布时间: 2022/10/21 18:47:35

  

信息来源:  admin

 

阅读:855 次

实践新课标,探索新课堂

—用“金陵微校”平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为认真落实省、市、区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双减”政策和“双新”理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10月20日下午“金陵微校进校园”小学数学“江宁区—雨花台区”联片教研交流展示活动在南京市潭桥小学开展。活动开始,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周行满副主任致辞,表达了对到场教师、领导的欢迎和对本次活动的期待。

活动伊始,四位教师依托金陵微校平台带来四节精心准备、精彩纷呈的课例。

南京市潭桥小学的李柱俊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他巧用“金陵微校”平台的“火花学院”中3D微件的功能,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拖拽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如此,3D微件使用,使学生的感官不仅仅停留在听觉层面,搭建的立体图形可以自由的旋转以方便学生从任意角度观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讨论中进行验证与统一,实现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双向转化,构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增添了数学的趣味性。

南京市软件谷的周园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的《一一间隔排列》。这节课层次鲜明,重难点突出,呈现出一节扎实且高效的课堂。尤其是这节课开头利用720云VR全景平台制作的教室场景,惊艳了在场的所有师生。利用拟真还原的真实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拖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一间隔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开放、有趣、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在学习中探索和研究。整节课,周老师语言亲切准确,充分利用“金陵微校”的技术资源,让学生辨析间隔排列的本质,并巧用趣味素材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课例。

南京市潭桥小学的张震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本节课立足教学目标,结合重点、难点,创造性地使用了“金陵微校”平台中高能弹幕的功能,通过大数据的力量既直观地帮助学生明白“计算这种方法在解决周期问题时的优越性”,又让观摩的老师全面地感受到“金陵微校”平台的强大功能。在发布作业,学生在线提交作业的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班级整体水平较好,张老师还在最后让学生们创造自己的周期,让知识不仅是停留在课堂上,还进行了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南京市雨外小花神庙分校的陈明悦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时,灵活运用“金陵微校”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陈老师充分利用金陵微校的互动性和信息的时效性,实时互动分享学生的思维想法,让全员参与课堂;在紧张有趣的数学游戏“双人PK”中,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使整节课生机勃勃。

四节展示课过后,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马克龙主任对今天的几节展示课进行点评,认为四节课各有特色,巧妙结合“金陵微校”平台使之服务于课堂,充分肯定了“金陵微校”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优越性。马主任从“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三个方面高度评价几节展示课,并提出不仅要积极利用金陵微校的资源,还要对板书提出高要求,传统结合现代,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接着,江宁区教研室周善伟主任就“金陵微校”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场专业的讲座。他从“学情分析、情境引入、教学过程、学法指导、教学评价”五个层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细致地讲述了“金陵微校”给小学数学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带来的改变,形成了“一环、多点”的流程图,并寄予所有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在教学上再接再厉的美好希冀。

活动的最后,雨花区电教馆李祥馆长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周行满副主任分别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李祥馆长围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展开两点思考,真正体现了两者的相辅相成,值得所有教师深思。

周行满副主任鼓励老师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使教育依托“金陵微校”平台达到新的层次,智慧课堂是未来,江宁、雨花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