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 回归文本 回归朗读
——“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专题研讨暨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榈庭落叶,红叶纷纷满阶头,转眼深秋已入冬。为全面提升江宁区2022年新分配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使之尽快胜任本职工作,促进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水平合格的教师,区教师发展中心于2022年11月23日上午在南京市潭桥小学举行了“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专题研讨暨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2022年新分配老师齐聚观摩学习,参与线下活动。
本次活动共呈现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三节课例。第一节课由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方宗兰老师执教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她紧扣教学重难点,围绕“种葫芦的人想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葫芦也没得到?”这个核心问题,通过贴近儿童的语言,层层推进,在朗读中引导学生理解。
第二节课由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冯越老师带来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冯老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到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在情境中,通过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可怜在哪里?”引导学生寻找书本语言,朗读文本,体悟小女孩的可怜。
第三节课是由江宁区优秀青年教师蒋吟霜老师带来的六年级《月光曲》。蒋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一首又一首的行为里包含怎样的情感。书声琅琅,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课例展示结束后,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徐佩佩老师围绕本次教研主题开展了题为《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朗读教学再探讨》的专题讲座,用问卷数据指出教不到位,读不踏实的朗读教学现状,总结原因。徐主任用具体鲜明的例子向新教师介绍了如何以读引读、以识促读、以评引读、以读促悟的朗读教学策略。指出朗读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朗读积累中提升语用能力;在读思结合中锤炼思维品质;在朗读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在朗读理解中建立文化自信。
活动最后,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孔姗姗副主任做了专业引领,她围绕“回归”二字,为新教师指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她指出:语文教学首先要回归儿童。课堂上所有表现都要贴近儿童;关注每一个,让每个孩子都有读书发言的机会,同时把时间还给学生。其次,要回归文本。认真解读文本,根据文本设计核心问题。第三,回归朗读。好的朗读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指导朗读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想象、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朗读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学习句式的重要手段。活动最后,孔姗姗主任还动情地为全体新教师示范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用自己的专业担当,躬身垂范,生动地演绎了什么是自然的朗读,如何通过朗读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孔姗姗主任也寄言于全体新教师,希望在每一个新教师的心里播下热爱语文教学的种子,希望老师在日常课中修炼,在每一次课堂展示、比赛中修炼,让这颗的种子生根、发芽。怀揣梦想,不断前行,相信我们新教师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一定能够欣赏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