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活动
活动时间:2017年5月17日
活动地点:二(3)班教室
活动主题:二年级组汇报课《角的初步认识》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照片:
角的初步认识
南京市潭桥小学 杜曼曼
一、 动画引入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那我们就先来走进几何王国的“电线之家”。(播放动画图形对对碰)
师:这几个图形你们认识吗?
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
师: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中间一个你认识吗?
生:角。(板书课题)
二、 多次摸角,感受特征
1、初次摸角,感受特征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五角星和圆),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像这样的图形,请把它们拿出来,用小手去摸一摸它们的面,再摸一摸它们的边缘,有什么一样的感觉?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交流。
生1:它们的面都是滑滑的,平平的。
师:摸五角星和圆的边缘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
生:1:圆的边缘很光滑,弯弯的;五角星的边缘直直的。
生2:圆的边缘很光滑,弯弯的;五角星的边缘直直的,还戳手。
师:戳手师因为什么呀?
生1:五角星有角。
(板书:平平的、直直的、尖尖的)
师:小朋友们,五角星上有几个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角,我们再次用手去摸摸这些角,再次体会这五个角的特点平平的、直直的、尖尖的。
2、再次摸角,直观感知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尺,摸出三角尺上的角
(学生摸角的方法各式各样)
【课件演示摸角:先摸尖尖的顶点,再摸直直的边】
师:现在掌握摸角的方法了吗?好现在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次摸出三角形的角。
师: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摸出数学书封面上的角。(课件出示角)
师:钟面上的角在哪?我们一起空摸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
三、示范画角,抽象出几何角
1、师:为了更好地研究角,我们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角,去掉颜色,也不考虑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样角的特点就更明显了。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起说给老师写。
师:那角平平的指的是哪一部分呢?我们一起把他空指出来(课件:边旋转)我们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见过吗?我们把这样的符号叫做弧(板书:弧)学过这个字吗(板书拼音)(课件:边旋转、弧线)
师:小朋友们学的很快,那现在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个角(画角)(板书:弧线、顶点、边)
师:今天认识的角有尖尖的的顶点、直直的边、平平的面,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数学的角。
2、找一找图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师:角很顽皮,特别喜欢藏在一些图形里,你找到它了吗?
(出示题目)请小朋友说说各有几个角,并分别指一指说一说为什么是角。
四、 动手做角,比较大小
1、感知角的边是无限延长的
师:小朋友们数学中角的边还有一个特点你们知道吗?它的边呀,可以拼命地长,我们画的知识边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角的边延伸)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角吗?
2、小组活动制作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请小组长取出信封,分发材料(2根硬纸条、一个图钉、2根小棒、1根吸管)同学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角,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你手中的角。
(学生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角)
组织交流制作的活动角有什么特点(板书: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玩玩你们做的角,让角的两边叉开的大一些,再让角的两边叉开的小一些,再叉开的大些、小些。
3、比较角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当中,猜一猜老师制作的角和小朋友们制作的角谁大谁小,为什么?
(学生判断辩论)
师:原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同桌再次玩角,让自己制作的角比同桌的角大一些、小一些。
五、 全课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角,你该如何介绍自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一、 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让学生多次摸角,总结角的特点,动手做角、玩角并从中得出角的大小与角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真正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在取舍教材、处理教材的时候,往往内心都要经历挣扎。最后我还是没有直接从书上的主题图中引进,也没有选择从生活中去引入,而是选择了儿童所感兴趣的动画引出之前所学习的平面图形,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上,承接上去引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
三、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富有童趣。
面对二年级的学生,老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要残酷地说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个人魅力剥夺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实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需要外在的奖励机制及刺激来激发和维护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所以本课从一开始的引入就以学生为中心,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引入,后面教学做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让学生置身其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另外上完本节课自己感觉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做角玩角的活动中可以更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真正感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还有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语言可以更简洁明了些。
其他教师听课评价:
陈小娣:
目标明确、清晰、具体,定位准确。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流畅,有层次感。
曹江峰: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刘婷:
这节课教师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清晰,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角的特征,在比较中感悟角的大小和边无关。
邵丽芳: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各项组织活动有序进行,课程整体把握较好。
徐泽林:
本节课从复习引入,引出角这个图形,介绍基本特征和概念,结合生活中的角进行展示。
王东:
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大方,有激情。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戴芬:
目标定位明确,课堂纪律管理到位,知识储备丰富,方法得当。
郭璐璐:
课堂重点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体现,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
左圣慧:
本节课教学过程清晰,重难点讲解到位,注重让学生体会角的特征,在动手操作中加深角的认识,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