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备课组活动2

发布时间: 2017/5/24 16:58:51

  

信息来源:  管理员

 

阅读:1434 次

综合备课组活动2

活动背景:《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围绕“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进行的。本单元是依据《课标》物质板块中“物体的特征”来建构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因此,通过本次科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活动时间:2017524

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主题:研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参加人员:陈艳 胡以萍 陈莲英

活动照片:

QQ图片20170607162318

QQ图片20170607162334

QQ图片20170607162339

研讨过程:

 胡以萍:首先胡老师阐述了设计这篇教案的过程,先通过潜艇视频导入课堂,再引导孩子们探究下沉的橡皮泥如何浮起来,让孩子们知道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利用漂浮物来使物体浮起来,然后又带着孩子们探究下沉的鸡蛋浮起来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可以在水里加盐是物体浮起来,最后展示潜艇的沉浮原理,让孩子们明白改变物体重量也可以使物体浮起来,最后让孩子们思考怎样让渔网浮起来,如此,孩子们就可以利用今天所学解决生活上的一些相关问题。

 陈莲英: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将辅助材料运用地得心应手,所以如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要事先考虑清楚。于是在学生实验时展示了泡沫。在这里,泡沫如同一个引子,领着学生向“借助漂浮物”这个目标思考。这样,更多的学生知道可以用自制竹筏帮助橡皮泥浮起来。

  陈艳:大多数教师都是先向学生介绍死海现象及其原因,再让学生用实验来再现这种现象,以加深学生对“死海”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这种实验教学是一种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它似乎也响应了课程标准提倡的“动手做”。但由于过早地揭开了谜底,孩子们也就没有了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心理准备。那本应展开地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被戛然阻断。所以,我们该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自己观察探究出奥秘,而不能直接介绍资料给出答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属于物质世界这个板块中物体与物质部分。“学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全面认识事物”是物体与物质部分重要设计思想之一。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在学生学习了《认识固体》《把固体放到水里》《认识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之后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通过认识漂浮物的作用、使下沉的橡皮泥船浮起来,观察研究潜水艇及使鸡蛋浮起来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目标预设】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改变形状、利用漂浮物、改变重量、水中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难点:探究上浮和下沉的奥秘。  

【设计理念】  

1. 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2.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  

3. 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实验现象。  

【设计思路】  

1. 中国核潜艇解密视频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注重学生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探究下沉物体(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探究下沉物体(鸡蛋)浮起来的方法;探究潜水艇的沉浮原理),强调学生手脑并用,用身体去亲历、用心灵去感悟。  

3. 力求以知识为载体,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播放中国核潜艇解密视频。  

2. 师:通过观看视频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回答)  

3. 师:潜艇什么材料做的?(钢铁)  

4. 师演示钢板放入水中(下沉)  

5. 师:为什么用钢板做的潜艇在水中能自由浮沉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6. 师:同学们积累的科学知识真多,想象力也很丰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沉→浮)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你们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 探究发现。  

(一)探究下沉物体(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改变形状、利用漂浮物  

1.情境提问:老师这有一块橡皮泥,现在我将它放进水槽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追问:同学们想想有什么办法使它浮起来。  

3.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起来的方法,组长将想法填写在表中。  

4.学生汇报想法。  

5.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些办法是否都行呢?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证明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常用的材料。待会儿请根据你们的想法和老师提供的已有的材料设计实验,看看哪组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浮起来。  

6.在做实验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活动提示卡。  

(出示科学探究活动提示卡)  

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2.积极、轻声讨论,不干扰其他小组。  

3、要利用有限的材料,想出更多的方法。  

4、注意用水卫生,如果不小心将水溅出,可以用手巾擦。  

7.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8.引导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的结果  

9.总结: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这么多办法使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起来了;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这些方法中哪些是相类似的。  

10.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用改变形状、利用漂浮物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改变形状、利用漂浮物)  

(二)探究下沉物体(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加盐  

1.激趣: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不但不会沉下去,还可以躺在水面看书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死海的水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前几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我们带回一杯水,从表面上看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并没有什么不同。现在我将两个生鸡蛋分别放入这两杯水中,你们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鸡蛋在死海水中浮起来的呢?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我想请一名同学来验证一下。  

4.水里含有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通过加盐真的能这个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吗?  

5.教师演示实验。(往淡水中加盐)  

6.学生汇报结果。  

7.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用(生:加盐)什么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板书:加盐)  

(三)、探究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改变重量  

1.谈话:刚才大家研究得很认真,想了很多好办法,有些办法老师都没有想到,大家真能干。可老师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潜艇在水里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  

2.为了更好地研究潜水艇是怎样自由改变沉浮的,(出示潜水艇模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潜水艇的模型,大家想不想亲自玩一玩,弄清它的原理?(想)好!不过在玩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潜水艇是怎样改变沉浮的?
3.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4.学生讨论、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即可)。  

5.教师总结;通过玩潜水艇我们知道它是运用了(生:改变重量)什么的方法来改变沉浮的。(板书:改变重量)  

三、拓展应用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应用了沉浮的性质?  

2. 想一想: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向你的父母解释:煮汤团时,生汤团沉在水底,熟汤团浮在水面上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