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虽然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涵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家乡的风俗》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在时间上比较应景,春节刚刚结束,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与有趣的体验,这能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与生活产生联结,使得文本境遇、生活境遇与文化境遇自然地融为一体,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积极的心理境遇。本单元的情境创设既要考虑单元文本,也要综合考量语文要素及课后练习,还要统筹语文园地与习作安排。基于此,本单元的学习情境可以创设为: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作为小主人,怎样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家乡的风情风俗呢?在此情境下,学习主题可以确定为:“亘古通今,八方风俗来集锦”。
这节课,我们组安排了杨瑾熙老师执教,全员参与备课、磨课。
研讨中,我们学习了相关教学理论,以“整体关照,情境代入,探寻习作密码”开展讨论交流,并确定了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教学目标为:1.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及表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扩大阅读面。2.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俗风情,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3.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家庭或者社区邻里实践,感受当地传统节日和风俗活动。4.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通过本次教研,我们关注实践过程,以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我们鼓励创意表达,使学生基于单元要素进行书面创作与口头表达时,能发挥创造,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