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有声让朗读有情
——记潭小“学展型”课改背景下的五上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
朗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通过读文,学生可以发展语文能力,体会文章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比较难把握文中爱与恨的情感,尤其是难以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字里行间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研讨后,由杨锁花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杨老师利用第二个课后习题的导向作用,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感知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且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体会它由辉煌到毁灭的一种情感的转折,从而落实课后习题第一题的情意目标。杨老师将语文要素植根于言语环境中,与言语理解和表达密切结合起来,做到“言意兼得”,最终在言语情境中落实语文要素。
听课结束,组内老师们畅所欲言,分享听课心得。这样的集体备课,既促进了教师个人素养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学展型”教改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