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批注的阅读方法
——记潭小“学展型”课改背景下的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批注阅读,即是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落实。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学习目标,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提出“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的学段要求。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品童年故事,忆美好童年”这个主题进行编排设计,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收获一些对今后生活有所指导的道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能引导学 生根据情感变化描写,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鹅》,感受一篇文笔清新、又略带困惑和忧伤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
通过研讨,组内教师们发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和想法,收获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带学生进入文中的童年世界,与故事的主角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体会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研讨后,由周娟老师执教了《陀螺》。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梳理了文章结构。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围绕“我”和陀螺的几个场景做了初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教学中与“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相融合,引导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对各种心情变化进行批注,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批注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思维能力,与朗读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听课结束,组内教师根据周老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一次教研花开,馨香扑满怀,以教促研为成长赋能,以研促教为课堂增效。希望今后依旧能够不忘初心,找明方向,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行,深耕教研,共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