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潭桥小学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材料
“故事里的大智慧”
——学展型课堂中如何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1月24日,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展开研讨,组内教师们发现在教学本课时,《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都是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二年级的小朋友爱听故事,但是不能深刻感悟故事背后蕴藏的道理。通过对喜鹊和寒号鸟做窝的态度进行对比,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为感悟道理奠定基础,再通过分角色朗读,以读促悟,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我们一起回顾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教学时挖掘文本中有利于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生长点,抓住句式范例深入剖析,揭示语言表达的秘密,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研讨后,由孙然老师执教了《寒号鸟》,陈婷婷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的第一课时。课一开始,孙老师由寒号鸟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自己读,并概括故事概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感悟课文做铺垫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初步体现了学本课堂的理念。在概括提炼故事概要的时候,孙老师有意激起学生对"得过且过"一词的兴趣,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接着,孙老师带领孩子走进第二个环节学习《寒号鸟》一文。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凸显学本课堂的理念。学生带着如此有趣的任务开始认真地学习、讨论,在读中悟,悟中读,可以说学得很有兴致。整节课教师设计的识字教学层次分明,能层层递进,先是初读课文,找出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自己自学,同桌互读。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带拼音的、去掉拼音的、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对教授生字形式比较多样,尤其是让学生去发现,学生说哪些是同部首、同结构、同部件的字,这样一来更加了巩固所学的生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
听课结束,组内教师根据听课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听课心得,这样的集体备课,扎实地提高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锤炼了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