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过河”的奥秘
——以《小马过河》为依托的阅读教学研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这是全体教师坚持不懈探索探索的主题。3月29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多媒体教室,以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马过河》为例,共同研讨低年级语文阅读的策略。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素,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读中品语气
对话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孙然老师在执教第一课时时,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老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小马说话时的心情变化比较复杂,开始是高兴,接着是犯难,然后是犹豫,后来是难为情,最后是毫不犹豫。读书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符合人物特点。孙老师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句子中的提示语能帮助体会人物心情,朗读指导时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如,“松鼠拦住他大叫”,读这句话,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要读出十分着急、担心的语气,可联系课文插图帮助体会。文中插图里的松鼠张开双臂拦住小马不让它过河,并且诉说了自己同伴在河里淹死的经历。由此也可以看出松鼠此时应当是很着急的。
根据对话内容瑞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当学生读到“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一句,孙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老妈说话的语气,她说老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当学生读到这一句时,孙老师引导学生:老牛说这句话时很肯定很于脆。“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孙老师又帮助学生理解松鼠说这句话时也很肯定。孙老师指导学生根据人物说话的意思,想想应该怎么读,从而读出恰当的语气。
读好问句。文中有十多个问句,多是疑问向,也有反问句。“怎么不能? 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孙老师告诉学生读这一句时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要表现小马很愿意帮忙做事。“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朗读时,既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七自然段,妈妈说的话有三处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且都带有语气词,孙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老妈说话时的亲切温和。
朗读指导后,孙然老师又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流畅。
读中悟道理
何雪晴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的时候,先接借助孙然老师的朗读指导,再次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讲故事。指导讲故事时,何老师引导学生先分部分讲,再完整地讲,降低难度。先根据每组的3个词语提示,讲清楚那部分的内容。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环节。
另外,本文是一篇经典童话,隐含的两条哲思,是其流水不腐关键所在。第一条: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背后的意思是:遇到问题要向他人请教,但必须自己动脑筋,最重要的是去尝试。第二条:同一条河流,不同的人感知的深浅不同。推而广之: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
通过前面的“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环节,学生已经充分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品悟课文表达的道理就容易很多。何雪晴老师在执教这一环节时主要以课后习题第三题为依托,何老师提醒学生先思考,然后发表看法,再说说理由。第一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河。对于老牛来说,河水当然很浅。而松鼠矮小,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深。所以说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的话,不是撒谎。第二种说法正确。不清楚的事应该向别人请教。第三种说法正确。因为别人的经验有时只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何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只有自己尝试后才能知道。第四种说法错误。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要动脑筋想一想。很多时候别人说的话是对的,不能一概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可信,也不必什么事都得亲自尝试。
探索小马过河的奥秘时,何雪晴老师紧扣关键词,用层层追问的方式不断往思维深处推进。“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中的“光”字,意味深长:表面看起来是否定小马向他人请教,其实肯定了遇到困难需要向他人请教,但不能只是请教。严谨的语言里,藏着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当学生贴着文字的肌理去比较、讨论、迫问和判断时,文字背后隐藏的逻拜思维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高大空洞的,而是细致入微的。
“写字”核心素养能力点的实施
当天下午,二年级备课组长王翼雨老师围绕“二年级写字核心素养能力点的实施”展开介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当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那么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如果放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这样一个前提,这样一个语境之下,我们应该怎样来重新审视?王老师明确提出,“写字”这一核心素养,我们不能局限于写字教学,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教师教给学生,而应当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去识字写字,去主动探究,发展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
从核心素养一体化的这样一个视角下来看,我们的写字教学就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书写汉字符号,更多的是要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汉字的知识、汉字能力的一种写字能力的培养,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对汉字演变内在的逻辑与思维方式的启蒙,以及对汉字音形义的美的一种欣赏和体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近期内开展了以“写字”为主题的核心素养能力点训练活动,主要设置了三项主题活动,首先是“自言自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独立识字写字,并写下自己对这个字的认识。再将自己的作品拍成视频,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认识这个字。其次是“自说自画”,此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象美,学生将喜欢的汉字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能提高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最后是“硬笔书法大赛”,写字最基础的目的就是应用,因此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对学生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通过硬笔书法大赛的形式,在各班级掀起了一场“写优美汗字”的风潮。在这样三项主题活动的推进下,二年级“写字”核心素养能力点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