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探究往思维深处去
——记潭小“学展型”课改背景下的科学组教研活动
为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推进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构建与实施,结合区教研室的要求以学习、研究与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为重心,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2024年9月24日,我校科学组开展了围绕“让科学探究往思维深处去”的教研活动。
庞华玥老师执教了校内公开课《七色光》,科学组全体教师观摩了课堂,并对本课进行了研讨。老师们紧扣“让科学探究往思维深处去”的主题,从本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庞老师执教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学设计新颖独到,围绕着对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来制造“彩虹”,体验、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根据科学史中科学家牛顿对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通过探究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体会色散现象的逆过程。总之,本节课真正落实了双螺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本次活动,从课前的充分准备,到精彩的课堂呈现、再到及时的研讨反思,都体现了我校科学组老师的高学科素养与高工作效率。本次活动与我校学展型课堂、“双螺旋结构”课堂的理念紧密,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撰稿:庞华玥
校对:唐宁嘉
审核:严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