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音乐组备课组活动.doc

发布时间: 2017/9/14 14:46:59

  

信息来源:  曹雪寒

 

阅读:1698 次

音乐备课组活动

活动背景:本学期开第一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公开示范课。音乐备课组98日上午在音乐教室观摩了曹雪寒老师的示范课。第二天,备课组开展了激烈的教研,大家受益匪浅,既给我们今后备课组研讨指明了方向,也给新老师们的工作提供了帮助,使教师在今后音乐课堂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活动时间:2017911

活动地点:5楼音乐办公室

活动主题:研讨《七个小兄弟

参加人员:王瑶 曹雪寒 吴雨晴 朱丹

QQ图片20170913102604QQ图片20170913102609

QQ图片20170913102505

研讨过程:

一、教后反思

            《七个小兄弟》教后反思

                                    ——曹雪寒

在三年级的这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对音乐的七个音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在上课的环节中,我设置了科尔文手势环节,准备了微课,这也着实让学生非常开心。在乐曲的学习中我分别让学生听了几遍,通过学唱,跟琴唱,和为乐曲起歌名,让学生初步学会乐曲。通过长短音的弹奏让学生对七个音符的长短,高低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一首歌都有每一首歌独特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不管歌曲的难易程度如何,都应该给学生留下某一个音乐上的感受。这首歌作为三年级的起始课,同时也是对唱名、识谱教学的一个起始课,应该给学生在“音高顺序”上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利用科尔文手势可以很好的解决音高问题,学生通过手势摆放于不同的位置,感受音的高低。
 上完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一节课上,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我发现,我们很想在一堂课中灌输给学生音高、强弱、连跳等多方面的知识。既想说音高,又要体验时值。又要表现连跳。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很累,很紧张。老师也有些赶。其实,这种贪多贪全的想法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于是,我在不断的上课中修正了教案,先后拿掉了“反复跳跃记号”的学习,降低了对强弱的要求,并且不出现连线和跳音,只要求在演唱中表现出连贯和跳跃。一节课只注重唱名的顺序,特别是音高顺序的认识和感受。并结合歌曲来表现出来。一节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复巩固这个知识点,通过科尔文手势结合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忽略导入的部分,而对于学唱这一块,学生只是唱了个大概,没有唱好,有的音也没有唱准,今后在教学中,我要更注意这一块,力求学生通过音乐得到更大的收获,也力求在音准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2听课反思

吴雨晴《七个小兄弟》将七个唱名巧妙地编入旋律,内容生动,充满了童趣,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音阶唱名练习歌曲。

曹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力度、速度、节奏基本要素而展开。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侧重点, “七个小兄弟”以景展开想象。“音乐是好朋友”以情展开想象,亲情、友情。学生的思维就象一条条射线发散开去,但他们的源头却紧握老师手中。

在三年级的这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对音乐的七个音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在上课的环节中,曹老师设置了一些游戏的环节,如准备了一棵音符树,七个小矮人的帽子,这也着实让学生非常开心。在乐曲的学习中分别让学生听了几遍,通过学唱,跟琴唱,和为乐曲起歌名,让学生初步学会乐曲。另外她还通过旋律的创编而让学生对七个音符的长短,高低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一首歌都有每一首歌独特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不管歌曲的难易程度如何,都应该给学生留下某一个音乐上的感受。这首歌作为三年级的起始课,同时也是对唱名、识谱教学的一个起始课,应该给学生在“音高顺序”上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朱丹本节课曹老师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孩子们参与学习活动时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师生情绪饱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合理,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完成老师给他们的任务。

通过观摩这节教研课,想想自己的教学与曹老师的差距。上课时我常常抱怨学生不配合,不认真听讲,现在想想,应该不是学生的问题。主要还是我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提不起兴趣。如果在每节课前,我都能充分准备,预设更为新颖的导入关节,相信一定能让学生感兴趣。这些都是我值得深思的地方。

王瑶:课堂一开始,在优美的律动表演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快乐、投入的表情,整课堂教师以轻松的心情和学生一起来享受。我也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各环节的表演、演唱和交流中。课堂上孩子们跟随着优美的音乐轻轻的点着头,想回答问题时高高举起的小手和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故意挺起的小胸脯都让我感动。短暂的40分钟给我们和孩子们留下许多美好的想像。尽管这些孩子与城里孩子相比还缺少一些灵性和张扬,但他们的朴实自然也美的让人喜欢。

在教学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力度、速度、节奏基本要素而展开。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侧重点, “七个小兄弟”以景展开想象。“音乐是好朋友”以情展开想象,亲情、友情。学生的思维就象一条条射线发散开去,但他们的源头却紧握老师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七个小兄弟》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情境定向,导学激趣。

 (1)请来了几位好朋友?

 (2)猜一猜播放ppt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七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七个简谱音符卡通娃娃,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看表演。

 ①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位同学(或老师担任)扮演剧中的老师,表演歌曲的领唱部分,其余同学分成七组,戴上头饰分别扮演do、re 、mi 、fa、 sol、 la、 si七个音符,表演歌曲的合唱部分。

 ②相互评价。

 全班同学在唱唱、跳跳的同时展开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己的欣赏和表演水平。

 2、感受探索,自主学习。

 (1)小音符的本领。

 引导学生自我感受,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探索音乐元素,这是三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性要求之一。

 师:这七小音符就象是《白雪公主》里的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能变化出成千上万中不同的曲调。

 课件出示几种简单的摇篮曲、进行曲、圆舞曲等曲调组合,带领同学们跟琴哼哼唱唱,谈谈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小音符为什么能变化出这么多曲调?

 小结:小音符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组合。

 (2)引入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学习。

 ①播放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录音,指导学生听辨歌曲旋律在节奏变化以后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感悟音的高低、长短在音乐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感受、体验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此歌。

 ②歌曲的第一乐句(1—4小节)与歌曲的第六乐句(21—24小节)容易混淆,教唱前先让学生听辨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3)歌曲拓展,创编活动。

 师:童话故事里的七个小矮人,有一个非常可爱又漂亮的朋友,是谁呀?

 得到答案:白雪公主

 师:我们也把她请来一起跳舞、唱歌吧!

 学生讨论决定由班上的一位女生扮演“白雪公主”,男生扮演“七个小矮人”。

 歌表演:结合歌曲,分组讨论创编动作并做汇报表演,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3.拓展:科尔文手势教学

 (1)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进行讲解。

 (2) 学生学习并自我评价。

 在《七个小兄弟》的乐曲声中,结束课程,学生愉快地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