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区数学学科带头人点课活动

发布时间: 2018/5/31 11:49:28

  

信息来源:  左圣慧

 

阅读:2161 次

2017-2018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4

                                                                        ——区数学学科带头人点课活动

530上午,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华兵、李月胜两位专家来到我校进行上课、讲座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校教师收获很多,数学课堂该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怎样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华校长执教的是四年级的《确定位置》,课前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内容,了解一些信息,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想认识一个朋友:数学课代表,让所以学生在小纸片上写下他的位置,学生写出了不同答案,“老师能找到他吗?这么多种方法能不能快速找到他?”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课上华校长从教材的主题图入手,让学生去发现、表达小军的位置,座位图变点子图,由文字记录到数对记录,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突出数对的准确、简便。

 

 

随后,李校长做了《顺其自然:小学生“生态化学习”的应然方式》的讲座,里面大量的事例是结合今天课内容,在座教师听的更有体会。近年来,努力打造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极力研究和追求的目标,李校先进行了标题解读、让数学知识在生态体验中自然生长的缘起、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李校长对年轻教师提出要把握好教学三要素“教材、学生、教学规律”,确定教什么、怎样教。

 

教师学习心得

曹江峰:观摩了华兵校长的《确定位置》聆听了李月胜校深入浅出的讲座,体会到当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境界上感到无拘无束了,小学生的学习情趣才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小学生的学习课堂也才真正意义上借助了生态形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力求做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的小学生去感到无拘无束。首先,是导入新课要力求做到巧妙。巧妙地授导入,能使我们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巧妙地导入,可让我们的小学生似“初生牛犊”不畏虎矣!虽然数学学习的知识与体验数学思想及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于情感态度的建立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但当我们的小学生进入了一定的理想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时,我们的学生总能很快地从陌生到熟悉的。其次,是数学课程流程的推进,更应当是无拘无束的。数学课堂的推进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的旅程。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应当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积极去谋求充满生动的课堂情景。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则无从谈及生态课堂的构建。尊重学生是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起码的师德规范。做到了对每个生命体的尊重,学生则能在无穷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杨康莉华校这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45)(54)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听了李校的讲座收获很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数学活动,或者说都是有效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使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要围绕数学内容的学习展开,促进学生数学思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组织,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学生的认识不断向概念实质逼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氛围、恰当的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戴芬: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生态化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课堂上深度师生对话,促进智慧生成数学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对话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课堂多元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说过: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就是说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为学生创设深入思考的情境,提供互相交流发展思维的舞台,通过师生平等和谐的智慧对话,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盲目走向有序,从浅显走向深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充满智慧。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以“知识”为载体,尊重、接纳、欣赏每一位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领域的发展,还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高山跚:华校这节课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数学课代表的位置、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能准确而熟练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华校让学生写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让他们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通过一系列练习和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体验。生态化学习追求中关于学习方式感触比较多,了解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即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就能准确界定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不针对学情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所以教师掌握了学情,课堂才有根,教学才会有实效。

 陈小娣:听了这节课,有两点感触: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这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李校长的讲座很精彩,钻研教材是教师的第一大基本功,深刻解读教材,才能把握学习方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自主探索、对知识的再建构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设计实质就是把教材转化成可供学生探索的数学活动组合。我们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都在研究教材,超越教材,努力实现"用教材教"。对教材钻研不深,教学实践就谈不上有效。因此"用教材教"的前提是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教材,这样才能给孩子"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我们年轻教师要做到三点:学习与尊重教材、领悟与理解教材、处理与创生教材。

  刘婷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节课主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为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课上华校注意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列、行的知识,以及确定列、行的规则,使学生经历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小学生的求知过程,而且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并培养学生采取数学眼光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并掌握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朱梦娟“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这节课华校处理的很好,尤其是以下几点。1.这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2.接着华校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4.最后出示的图或例子是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了。李校的讲座说的很实在,我工作不满1年,对小学六个年级的教材把握不够准确,还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数学学科是一门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左圣慧《确定位置》这节课听过很多次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读与处理方式,华校这节课是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遵循教材的编排设计教学的。虽然是第一次和潭小四(3)班孩子合作,但课堂的氛围是和谐的、活跃的,在华校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从认知冲突中凸显统一规定和规范表述。这节课循着学生走过的足迹,加以引导、整合、改造,形成数学化的提炼与概括。李校的讲座生动、有诗情画意。“生态化学习”是在反思传统的以应试为唯一价值目标的基础上的,在倡导多元目标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前提下,谋求课堂的生态平衡、师生的和谐有序、生命的整体提升。“顺其自然”是“生态化学习”的应然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是在应用、理解、记忆知识,给学生创造、评价、分析的少了,特别是在学生想不到、说不出来时等待的耐心不够,这也是其他年轻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每个细节,多留给学生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中消化、构建和创新,与学生真诚、平等,智慧对话,适时适度的启发和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