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活动2

发布时间: 2017/4/17 16:04:17

  

信息来源:  管理员

 

阅读:7523 次

潭桥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

活动时间:2017415

活动地点:一(1)班

活动方案:备课组磨课试上后再到教研组上研究课

  备课组内要确定研究主题并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抽签试上后集    体研讨磨课,再试上在研讨,最后形成较成熟的课例带到教研组活动中进行研究。同时还要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说课,其他备课组现场提问,现场作答,让教研真实发生。      

活动主题:寓言故事类的文章该怎么上?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照片:

4月15日周五,吴老师在二2班上组内教研课《谁的本领大》

853E8D002446785D91FC3D8ABED3E8A9DE61EB43AEFC7E3C091A654012E784F16EBBD89BBB48CF249F2C8E1BD75A1FE6

当天下午我们一二三年级年级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教研 ,首先是二年级组成员进行说课,接一二年级组就吴老师的课和说课内容进行发问 ,二年级组进行回答  。    

陈贵:请问文章导入部分的裁判证仅仅是用于导入吗?

杨倩:孩子们去做小裁判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用于导入部分的。

首先,鼓励孩子们通过闯关的形式去获得属于班级的裁判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这时候能够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的机会不多。

其次,那当孩子们为班级拿到裁判证以后,孩子们就要从团队转换到个人,我们是以“优秀小裁判”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上表现好的,就给孩子们发放荣誉小星星。孩子们也始终要以小裁判的角色去阅读感受风和太阳比赛的过程。

最后,孩子们也以小裁判的角色判断出谁的本领大,从而领悟出道理。

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

F1FBF6AC7A0AB6CE74FCD6BF5FA43A9ECBB56A937C6A7C0A5A3A98F07EEFA3A03260569375E023CC94231531D1EB83B5C7EA848A6E39837D661C8110B1AE137F8C3099743F03CC5E81830529754FB013

教研活动后我们各年级都做了听课反思:

《谁的本领大》听课反思

三年级

创设情境: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上课教师成功的创设了一个情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当裁判。教师从学生了解或熟悉的人,事,物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此同时,在这节课中,教师让同学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朗读表演这个学习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涵。一方面,课本剧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小裁判的点评,对这个童话故事以及所包含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悟,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情感体验

                                                  ——陈贵

学生主体:

   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识字学习,满足学生认知活动的个性需要。

2、充分肯定、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学习动机在宽松、和谐又富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自然生成。让学生真正得到从动机到实现的成功体验。

真正的体验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有生活情境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其途径是多样的,有角色朗读、扮演,解决实际问题,制造、渲染气氛等。

                                                ——倪良菊

学生朗读: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在一开始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经过两次比本领后双方才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是各有所长,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童话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上的一种课型,“读”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带着兴趣与问题开展自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初读,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指导精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表演后带学生进入比赛情境,让学生想象人物神情语气,并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本节课中,老师对于课文阅读的指导还不够具体,评价性的语言也没有针对性。

细细想来,如果课上对于每次朗读、表演都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应该会更有意义吧!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更能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学生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

                                               ——李贞

教师范读:

今天听了吴老师的教研课,下午参与了语文组对这节课的研讨,收获颇多。下面我将从教师范读的角度谈谈我的感受。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任何事最好都从模仿开始,以模仿的形式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更简单一些,你告诉他们要求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你说的话,就像他们学说话一样,学舌是他们学说话的第一阶段,他们必须经过这一过程。你这样说,他照着样子这样说,这肯定比你告诉他怎么发音学得快。读书自然也是一样,因此范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范读极易感染学生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我也教过低年级,低年级的孩子很少有所有都静静地听我说话的时候,但让我惊喜的是,每当我范读课文,或是读练习中的短文时,教室总是静悄悄的,我一边读一边用余光偷偷观察他们,他们都在认真倾听。

在范读过程中,老师对课文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理解和表达,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传递给了学生。但是老师范读也绝不是对学生阅读的替代,反而会激发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在老师范读的感染下,学生会很乐意去模仿,去尝试,久而久之,不愁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体会了。当然,这必须要求语文老师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并且这需要老师去投入自己的情感,并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

老师精彩的范读,会成为一种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其中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有情感品质的道德美,还有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朱昭景

整体教学: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学习课文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

寓言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上的一种课型,文章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意思并不难。二年级组在整体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了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

一、在读中“悟”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二年级组主要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但现场展示时,吴艳君老师在朗读环节指导的不太到位。

二、在说中“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吴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在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时,为了体会它们的骄傲、自信,设计了这样的句式:_______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________,我只要_____________,这小孩还不____________。在第一次比赛中,太阳获胜了,风和太阳会怎么说?怎么做?在两次比赛得出赛果后,风和太阳又会有怎样的认识呢?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爱想象的天性,说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

通过一系列的说话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帮助孩子准确地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这样再指导学生朗读时就不用花大力气了,也就自然地水到渠成了。

                                           ——徐佩佩

整体教学:

  《谁的本领大》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悟出了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课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语言亲切活泼,富有童趣。这篇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主要以对话描写贯穿全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让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

课堂教学应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身心获得愉快、和谐的发展,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吴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设计了一个裁判证。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得到了裁判证,进入文本的细读。

这篇故事主要以太阳和风的对话为主线,在训练朗读时,吴老师通过示范读,逐人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提示语或标点符号的方法充分地朗读,领会太阳和风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然后激励孩子们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学生朗读得很有激情。

但是,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朗读设计欠缺个性。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反复的读来体会风和太阳的对话,从而感悟其中的道理。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的地方挺多的,如自由读、指名分角色读、自由选择角色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但是老师指导的力度还不够,读书形式的设计上也欠缺个性,所以少了几分色彩。

                                           ——杨雅楠

《谁的本领大》听课反思

二年级

王翼雨:

吴老师教学环节完整,就是在指导学生朗读仓促了些。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的地方挺多的,如快速读、自由读、男女生互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但是教师指导的力度还不够,让学生评读也是少之又少,有点像走过场。再加上对于今天上课的学生不是很熟悉,没有能照顾到高、中、低这三档孩子。因为我觉得不同的学生,朗读目标的定位是不同的,是有层次的。只有让每一个孩子有所得,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地超越现状,以达到朗读能力的提高。

陈婷婷:

吴老师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以生为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作用。比如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先是范读课文,给学生一个引领,然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配合读,男女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特色!但是,课堂教学也呈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评价过于单调,学生难以更深层次的体会语言特点;教学生字时,只停留在让学生写字,没有达到会写这一层次!

王巧露:

寓言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上的一种课型,所以课上吴老师尽量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创设了争当小小裁判员的情境,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可惜在后来的教学环节中没有贯穿,破坏了情景的连贯性。在教学“呼呼”一词时,吴老师让同学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动作的演示。这个学习过程,吸引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理解了意思。如果能够将太阳和风的语言动作的表演设计到教学环节中,应该会更能调动孩子兴趣,在朗读时也能体会的更深入。

杨倩:

读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带着兴趣与问题开展自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初读,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指导精读时,让学生先表演后带学生进入比赛情境,让学生想象人物神情语气,并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而每次内容完后的过渡和对学生的评价语,更是精练,力求不重复。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又读又表演,似是很圆满,可又觉得少了些什么。细细想来,如果课上对于每次朗读、表演都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应该会更有意义吧!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更能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学生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

方鑫鸿

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发展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识字学习,满足学生认知活动的个性需要 。

《谁的本领大》听课反思

一年级

周婷: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的重要任务。而低年级儿童好胜好奇、喜欢表演、乐于表现自己,针对这些特点,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趣味阅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的形式多样,教师示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分组读、赛读、分角色、表演读、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重要的是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1、注重方法指导。

有法可循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朗读教训中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A、 加强教师的范读。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作一定的示范,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学有榜样,并可模仿教师的语调、语气、节奏、情感去朗读课文,逐渐掌握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B、教给学生技巧。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速度等的处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这些技巧的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一些较浅显又易操作的方法,如:遇到逗号或顿号时则在心里数一下再接着读;读完一个句子就数两下再往下读;读完一个自然段则数三下再读下一段。在读课文时,找出一些重点句子,抓住句中的重点字词,在朗读时重读。当读到表达高兴、生气或着急之处时,语速稍快,读到表达伤心之处时语速稍慢。类似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

C、体现层次变化。

加强朗读训练,不仅仅是多读,而更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否则便成了乱读、瞎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中的不同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须注意层次性: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再读课文。让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在认记生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读流利。 精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复品读,读出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要求,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方向性,从而使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形式多样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因文而异,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能保持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情境表演可以说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3、进行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有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学生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会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进他们互比;还有教师的评价。在进行评价前,教师应在方法上作一定的指导,如:引导学生从“是否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这几方面去评价。通过这个评价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优点和不足,从而促使自己的朗读在评价中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倾听。

薛莲:

今天听了二年级备课组的展示课《谁的本领大》,由吴艳君老师在二(2)班上课。吴艳君老师的课大方自然,从容不迫。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根据课标设计的方案整体教学直击重点。教学流程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把握十分到位。

导入激趣,让孩子们说说风和太阳各有什么本领,给孩子们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板书“谁的本领大”之后,随文识字“本”这个字,联系本的本义树根,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华汉字文化。最巧妙的设计是闯关体验。第一关是让孩子们读一读,第二关让孩子们填一填。这样一来对文章大体就有一个了解。“回合大比拼”的环节设计的也很有趣,将风和太阳进行对比,有以下四个方面“参赛选手,比赛内容,比赛本领,比赛结果”,这样一来十分直观展示了两组比赛,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认为的不足:吴老师还让同学们模仿风的样子读一读,孩子们也十分有表现力。如果能让孩子们演一演就更好了。在识字写字环节上,老师板书不够正规,同学们没有提前准备好大练习册。

总体上这节课上的还是十分成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于梦云:

今天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在二(2)班听了二年级备课组的展示课《谁的本领大》,由吴艳君老师上课。吴艳君老师的一节课上的大方,亲切,而且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整体教学直击重点。教学流程自然,亮点频出。

亮点一:本课题目为《谁的本领大》,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孩子们说说风和太阳各有什么本领,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老师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通过赢得裁判证的方式去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纷纷为了裁判证投入朗读。更巧妙的设计是闯关大挑战,第一关是让孩子们读一读,第二关让孩子们填一填。这样一来对文章大体就有一个了解。“回合大比拼”的环节设计的也很有趣,将风和太阳进行对比,有以下四个方面“参赛选手,比赛内容,比赛本领,比赛结果”,这样一来十分直观展示了两组比赛,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亮点二:在板书“谁的本领大”之后,老师运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教学“本”这个字。联系本的本义树根,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华汉字文化。

我认为还需改善之处在于,除了让生有感情想象朗读,要是能让孩子们上台演一演就更入情入境了。另外,教师书写板书不够正规,同学们没有提前准备好大练习册进行练习也是需要改正之处。总之,本课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孙静:

今天上午很有幸听了吴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谁的本领大》,我就先说一下我认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安排上,可以看出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备课;课件的设置也很有新意,用争取裁判证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展示欲望;
2、课堂上,老师用争取裁判证的方式来导入,很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在群学和展示时,采用了导师带组员和导师提问的方式来学习,而且组员可以跨组选择自己想跟的导师,给了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
4、老师板书很清楚,思路很清晰;
但是本节也有一些我认为的不足:
1 目标设置不细化,不具体;
2 教学生字的时候,师范写的时候没有画田字格,不规范。
3 最后老师做总结的时候,我认为总结的不到位,一些道理没给学生讲出来。

倪慧琳:

低年级儿童善于直观形象思维,而本课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强。只要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能逐步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因此,就应该在课堂上创设不同的、最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情境。风和太阳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抓住故事的两位主角,提取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辅以直观形象的图画板书,设计疑问,引出故事——《谁的本领大》,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教师又设计让学生据题质疑,及时肯定一些有价值进行探讨的问题,如:参赛选手是谁?比什么?怎么比?结果怎样?并板书在课题旁,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设疑引导学生自读,并结合重点词语认读训练,逐步扫除生字词障碍。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解疑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不同形式的认读词语,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力气而且兴趣盎然。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所以不得马虎,尽量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方式以及游戏等方法弄清每一个字的笔画和结构,并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提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把文字的学习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发展自主识字能力。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评价很重要。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附三次研磨的教案

第一稿

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觉得”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和太阳两次比赛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感悟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谁的本领大》(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题目中的谁指的是(   )和(   )。(指名说,板书:太阳  风)

2.出示填空练习:

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次,第___自然段到第____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一次比本领,第___自然段到第____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二次比本领。板书:一(1——3)  二(4——8)

3.我们说有比赛,肯定少不了评委,今天这节课,老师想请我们班的55个小朋友当一回公正的小评委,来评一评太阳和风到底谁的本领大?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课文1——3自然段。(第一回合:脱衣服)

好的,第一回合的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小评委们作好准备。

1.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 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本次比赛的内容是什么?(用“=”划出)。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各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用“_____”画出风说法和做法的句子,用“﹋﹋”画出太阳说法和做法的句子。

2.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共享:

①本次比赛的内容是: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板书:脱外服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说了些什么呢?

出示风和太阳说的话,指名读。

风说:“那还不容易!”

太阳说:“看我的吧。”

③确实,对于太阳来说,这事不难,因为它早就想好了,出示:

太阳想:哈哈,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______,我只要_______,这小孩还不__________。

此时,风也在想:

风想:哈哈,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_____,我只要______,这小孩还不__________。

④指导朗读风和太阳说的话,读出他们的自以为是。

⑤尽管风和太阳都以为自己能稳赢这场比赛,可比赛的结果却是——(小评委们,谁来宣布一下第一场比赛的结果呀?)(板书:太阳★)

4.分角色朗读表演。

(1)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观看了太阳和风的第一次比赛,真有趣!要是能亲自演一演文中的角色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表演吗?

(2)好的,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在表演之前,老师先提个要求:

出示表演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定好角色:太阳、风、小孩、旁白

②根据课文内容,可以适当加上合适的动作或表情。

(3)现在,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一次比赛。

(4)小组上台表演。

5. 第一次比赛由太阳提议,结果太阳赢了,如果你是太阳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文中的哪一个词,就是形容此时太阳的心情的?——得意

怪不得,当太阳第二天碰到风先生时,他得意地说——(出示):

“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指导朗读这句话)

6.面对如此得意的太阳,如果你是风的话,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7.风当然不甘示弱,就此罢休。第二次比赛即将开始,第二次比什么,结果如何?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从课文4——8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

三、学习课文4——8自然段。(第二回合:推船只)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 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次比赛的内容是什么?(用“=”划出)。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又是如何去做的?用“_____”画出风的做法的句子,用“﹋﹋”画出太阳做法的句子,然后把你的答案与同桌交流。

2.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共享:

①本次比赛的内容是: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板书:推船只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又是如果去做的呢?

4.出示填空:太阳光越________ ,船夫越______ ,船行得越______ 。

5.再来看看风的表现:有了风的帮忙,小船怎样前进的?

①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②这句话中用了哪些精彩的动词?

③指导朗读,读出船开得快。

5.这一次比赛,风赢了,(板书:风★)这样的比赛结果,完全出乎太阳的意料,所以他感到很——惊讶。

6.谁来做一做“惊讶”的表情。

7.出示指导朗读: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少哇!”(读出惊讶的语气。)

8.这时的太阳除了惊讶之外,还有什么呢?(佩服)请你带着佩服的口气,再来读读这句话:

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少哇!

四、总结全文,体会道理。

1. 公正的小评委们,学了课文,现在请你说一说,你觉得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

出示: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多名学生说一说。

②练习用“觉得”说一句话。

Ⅰ昨天我东西吃得太多了,肚子觉得(                )。

Ⅱ这道题我觉得(        ),所以(              )。

Ⅲ觉得……(                   )

2.师小结:是呀,风有风的本领,太阳有太阳的强项,这就叫做(板书)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风和太阳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懂得相互欣赏。

3.小朋友们,其实你们每个人也是各有各的优点,你们的好朋友也是各有各的强项,能不能来夸夸他们呢?全班相互夸一夸。

出示:我想夸一夸(  ),因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再次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①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本领,也要看到别人的本领,互相取长补短,学会欣赏他人。

②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要正确对待他人,不能自以为是。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   ……

5.最后,老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小练笔:第三天,风和太阳再次相遇,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第六课

板书设计:

谁的本领大

风 ★                    太阳★

一                                                      各有所长

(1——3)            裹紧                   脱下    

脱外服

二                                                        各有千秋

(4——8)          飞快地前进             没力气摇船

推船只          

第二稿

谁的本领大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两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课文难易适中,适合学生学习,也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

设计理念

  《课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利于他们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因此,语文课上要体现语文姓“语”的特点,即琅琅书声,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以读为体,读中赏欣,才能感情境。

   在教材处理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新知,从角色表演中加深体验,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理解生字词,读懂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往童话王国的列车,去认识两位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风的图片。你们知道风有什么本领吗?春风、秋风给我们带来什么?

(风能给人们带来凉爽……)

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又有什么本领呢?

(太阳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设计理念:用生动的情境导入课文,让学生明确课文的题材是童话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风和太阳的本领,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入文本】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师读第一句。这里有一个生字:碰。读一读

师:碰这个字比较难写,左边是个“石字旁”,右边部分我们一起来书空:两人头靠头,两人手拉手,两人手叉腰,双脚并地走。

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谁的本领大。“本”这个字你会记吗?生交流识记方法。(本:木字下面加一竖)

师:本下面一横指明树根的位置,本义是草本的根或靠根的茎干。你能给“本”找几个词语朋友吗?(本领、本事、书本、本子、本来)

师范写:本(撇捺要舒展)。

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字义理解更深刻】

二、初读课文

1. 师: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我们小朋友就来给他们俩做小裁判,给他们评判一下,好吗?

要想做裁判,先要知道他们一共比了几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风和太阳比了几次?

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风和太阳比了两次。

2.那他们每次比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认真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再读课文。

交流:第一次:脱下孩子的外衣。

第二次:让船走得快些。

3.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比试的内容,请大家很快地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交流:第1-3自然段写第一次比试,4-8自然段写第二次比试。

【设计理念:这里设计三次朗读,每次朗读都带有不同的任务,学生读得充分,不枯燥,并学会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相信本课的生字一定难不倒你,下面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最正确、最响亮。

出示:

挂  推  催  碰到  正巧

脱下  难受  船夫  强烈

指名读。

理解词语:挂、推、催(做做这些动作)

联系实际讲词语的意思:碰到  正巧  脱下  难受  强烈

【设计理念:二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语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理解,这样学习效果更扎实。】

三、再读课文

1. 风和太阳第一次比试的结果是什么?

自己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写风的句子。

出示:

风说:“那还不容易!”说着就“呼呼”地吹起来,谁知孩子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指名读。“呼呼”地吹,说明风很(大),结果这个孩子觉得(很冷),做做“裹”的动作。再读读这句话。

看来风失败了,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指名读。

太阳赢得了第一次比试,非常得意,谁来读好太阳说的话:

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

太阳为什么得意?(因为第一次比试太阳赢了。)

现在我们就是太阳,得意地读读这句话。

2. 在第二次比试中,太阳的表现怎么样呢?

出示:太阳说:“这有什么难的!”于是,它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摇船。可是,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难受,他哪儿再有力气摇船呢!

指名读。

当太阳的本领不起作用时,风是怎么做的?

出示:这时,风“呼呼“地吹起来。船夫高兴地喊:“起风了!快挂帆吧!”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看图风是怎样推着帆的?(风使劲地吹着,把帆吹得鼓鼓的)。像箭一样,射出去的箭多快呀,我们一起读读,体会风让船飞快地前进的感觉。

(齐读)

3. 通过两次比试,太阳觉得谁的本领大呢?(生发言)读读这句话:

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同学们觉得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呢?为什么?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初读时就感悟文本,读懂课文,为第二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学习生字

出示:巧、脱、强

你会记住这些生字吗?

交流:脱:说字换偏旁。强:左边弓字旁,右边是个虽。

巧:左边工字旁,右边先写一横,再写竖折折钩。师范写巧:左右两边宽窄基本相等,左右上边对齐,下边右部较长。

脱、强:生说说书写要点(左窄右宽)。

学生描红生字。

【设计理念: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写字的方法,因此对于难度不大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对于巧,由于很多学生会忽视左短右长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范写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巧的字形特点。】

第三稿:

谁的本领大(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想信大家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两位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风的图片。你们知道风有什么本领吗?春风、秋风给我们带来什么?

(风能给人们带来凉爽……

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又有什么本领呢?

(太阳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设计理念:用生动的情境导入课文,让学生明确课文的题材是童话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风和太阳的本领,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入文本】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师读第一句。这里有一个生字:碰。读一读

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谁的本领大。这个字你会记吗?生交流识记方法。(本:木字下面加一竖)

师:本下面一横指明树根的位置,本义是草本的根或靠根的茎干。你能给找几个词语朋友吗?(本领、本事、书本、本子、本来)

师范写:本(撇捺要舒展)。

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字义理解更深刻】

二、初读课文

1. 师: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我们小朋友就来给他们俩做小裁判,给他们评判一下,好吗?

要想做裁判,先要知道他们一共比了几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风和太阳比了几次?

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风和太阳比了两次。

2.那他们每次比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认真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再读课文。

交流:第一次:脱下孩子的外衣。

第二次:让船走得快些。

三、再读课文

学习课文1——3自然段。(第一回合:脱衣服)

好的,第一回合的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小裁判们作好准备。

1.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 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本次比赛的内容是什么?(用“=”划出)。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各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用“_____”画出风说法和做法的句子,用“﹋﹋”画出太阳说法和做法的句子。

2.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共享:

①本次比赛的内容是: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板书:脱外服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说了些什么呢?

出示风和太阳说的话,指名读。

风说:“那还不容易!”

太阳说:“看我的吧。”

③指导朗读风和太阳说的话,读出他们的自以为是。

④尽管风和太阳都以为自己能稳赢这场比赛,可比赛的结果却是——(小裁判们,谁来宣布一下第一场比赛的结果呀?)(板书:太阳★)

4.分角色朗

(1)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观看了太阳和风的第一次比赛,真有趣!

②根据课文内容,可以适当加上合适的动作或表情。

(3)现在,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一次比赛。

(4)小组上台表演。

5. 第一次比赛由太阳提议,结果太阳赢了,如果你是太阳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文中的哪一个词,就是形容此时太阳的心情的?——得意

怪不得,当太阳第二天碰到风先生时,他得意地说——(出示):

“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指导朗读这句话)

6.面对如此得意的太阳,如果你是风的话,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7.风当然不甘示弱,就此罢休。第二次比赛即将开始,第二次比什么,结果如何?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从课文4——8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

三、学习课文4——8自然段。(第二回合:推船只)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 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次比赛的内容是什么?(用“=”划出)。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又是如何去做的?用“_____”画出风的做法的句子,用“﹋﹋”画出太阳做法的句子,然后把你的答案与同桌交流。

2.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共享:

①本次比赛的内容是: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板书:推船只

②面对这样的比赛,风和太阳又是如果去做的呢?

4.出示填空:太阳光越________ ,船夫越______ ,船行得越______ 。

5.再来看看风的表现:有了风的帮忙,小船怎样前进的?

①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②这句话中用了哪些精彩的动词?

③指导朗读,读出船开得快。

5.这一次比赛,风赢了,(板书:风★)这样的比赛结果,完全出乎太阳的意料,所以他感到很——惊讶。

6.谁来做一做“惊讶”的表情。

7.出示指导朗读: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少哇!”(读出惊讶的语气。)

8.这时的太阳除了惊讶之外,还有什么呢?(佩服)请你带着佩服的口气,再来读读这句话:

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少哇!

4师生合作再读

四、学习生字

出示:推、挂

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四横,中间两个横端,最后一横长,竖在竖中线上。

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学生描红生字。四横短长短长,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设计理念: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写字的方法,因此对于难度不大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对于巧,由于很多学生会忽视左短右长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范写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巧的字形特点。】